当前位置:首页>医院公告

尊一骨科三伏灸|中伏养生,冬病夏治的关键时机

时间:2023-07-22   访问量:1489

7月21日是"三伏"的第二伏。我们知道每年的三伏天是“冬病夏治”的最好时节,而对于三伏灸而言,中伏灸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,因为它是祛病除根的最好时机!中伏与头伏、末伏不同,在整个三伏灸里,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,此时整个三伏灸已经进入中间环节,也到了需要添一把火的关键转折点。

中伏灸:除病根

所谓“中伏除病根”,是指在中伏期间对“冬病”予以温热之法祛寒,择壮阳扶正之要穴进行调补,能清除其致病之寒邪,恢复人体正常的阴阳平衡,以消“冬病”之病根。

说起温阳补元之法,莫过于艾灸。古医书《神灸经论》里早有记载:“夫灸取于火,以火性热而至速,体柔而用刚,能消阴翳,走而不守,善入脏腑,取艾之辛香作炷,能通十二经、入三阴、理气血。”艾灸,以其特有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,刺激了穴位本身,可直接疏通局部淤血、瘀滞,推动气血运行。同时,艾灸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,能调节脏腑元气,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,发挥祛除寒湿、平衡阴阳、抵御病邪等作用,从而达到扶正祛邪、防病保健之目的。

中伏:可以健脾、强心、养阳

中伏的气候特点——暑湿交加,湿热熏蒸,最易损伤脾、心、阳,故而,中伏艾灸应当围绕强心、健脾、养阳展开。

1、健脾

 长夏的主气是湿,湿最易困于脾,伤及脾胃的阳气。时间长了,体内湿气就会随之加重,在上则头重如裹;在中则胸脘胀满、胃纳不香;在经络则周身困重,四肢、关节酸痛沉重。故而,长夏健脾重在祛脾湿。坚持做灸,驱寒除湿,健脾和胃。

2、强心

 为什么夏季心脏病高发?《黄帝内经》曰:南风生于夏,病在心,俞在胸肋。可见,夏季多南风,热浪滚滚,心脏最容易不舒服,其次是胸肋,因为心之俞在胸胁。坚持做灸,可以理气、宽胸、宁神,有效缓解心痛、心悸以及冠心病、肺心病等症状。

3、养阳
养阳是中伏的压轴大戏,在中伏乃至整个三伏中,我们最需要跟阳气较劲!养阳必须排出体内陈年的寒湿为前提!如何排出?出汗就行!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曰阳加于阴,谓之汗,阴是津液,阳是阳气,就是说,汗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来,气机流动,阴阳和合,才能出汗。温补元阳,莫过于艾灸。
三伏灸调理的适宜症

1、呼吸系统疾病:过敏性鼻炎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咳嗽、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。

2、消化系统疾病:虚寒性胃痛、慢性胃肠炎、腹泻、厌食、消化不良等。

3、骨科系统疾病:颈肩背痛、膝关节痛、风湿痹痛、肩周炎、腰痛等。

4、儿科系统疾病:消化不良、易感冒、哮喘、支气管炎、遗尿等。(2岁以下幼儿慎重使用)

5、妇科系统疾病:痛经、月经不调、慢性盆腔炎、产后身痛等。

6、亚健康调理(治未病):免疫力低下、畏寒怕冷、易感冒、手足不温等。

艾灸次数及疗程

次数一般需要根据患者具体体质及病症而定。

一般而言,阳气虚衰明显,又无虚火上炎之虑,且体质尚可耐受,可以调理8-12次。病症较轻,或虚火上炎明显,或以养生保健为目的,可以调理4-8次。


总的疗程一般要根据病症轻重及被灸者反应而定,个别病症较重的患者,在“三伏灸”结束以后,可以继续进行艾灸以巩固疗效。

注意事项


1、过饱、过饥不宜艾灸,最好饭后1小时后方可灸。

2、艾灸时保持心情平和,灸后可饮用温开水,便于排毒。

3、艾灸时如出汗,是寒湿外排的现象。

4、艾灸后毛孔舒张,半小时内不宜碰冷水,以免受凉。

5.、艾灸后,最好隔3-4小时后再洗澡。

6、艾灸后,如出现疲劳乏力、精神不济,属正常现象。此时身体在进行调整,可稍事休息,不必劳累。

7、艾灸后应该避免食用绿豆、雪梨、西瓜、冰激凌等凉性食物,会减退温热效果,也可能诱发其他不适。









上一篇:[尊一骨科·微提醒]中伏三伏贴,健康不停歇!

下一篇:尊一骨科医院开展“情暖重阳送健康”公益义诊+“重阳节关爱老人康养”活动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
-->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专员1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专员2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